开封论坛汴梁★生活亲子家园 → [推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重要-----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共有3770人关注过本帖平板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重要-----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箫逸飘飘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526 积分:11108 威望:20 精华:5 注册:2006-12-30 21:22:28
[推荐]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最重要-----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发帖心情 Post By:2007-03-24 02:41:26 [只看该作者]

很多家长常常会觉得很困惑,为什么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会变成问题小孩呢?事实上主要在于家庭的教育模式的选择,在我国很多家庭采取的是以“感恩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但如果子女不能及时地把感恩升华为一种责任,以前的或家里的乖孩子就会变得陌生。我们提倡以“责任心教育”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模式,让责任心成为孩子们发展和奋斗的动力,并以此规范其行为。

一、家庭“感恩教育”及其表现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下一代的过程中,以“感恩”作为孩子们学习和奋斗的动力或激励,以自己对子女的爱为“恩”约束子女的行为,让子女听家长的安排,这是家长受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中的“感恩”意识所导致的。日常父母对子女的感恩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观念上,时时向子女灌输感恩意识
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中国人自古就强调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不报非君子”,唾弃“忘恩负义之人”,痛恨“恩将仇报之徒”。对感恩的强调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关键在于儒家文化把“软”的感恩意识逐渐转换为“硬”的规章制度。
在家庭中,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给予自己生命父母,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费的心思和所作的操劳。因而对此恩的报答在数量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除了要孝敬父母,子女还要做到孝而无违,接受父母对自己的任何安排,否则便会被视为忘恩与不孝。
孝是儒家精神的根本性观念,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并代代相传。尽管已进入21世纪,但这种“孝而无违”的思想在家长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子女毫无疑问是属于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东西一样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一切都得听父母的。父母与子女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子女从小参加什么兴趣班、进什么学校读书、选择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甚至子女“谈婚论嫁”都由父母决定,并被冠于对子女好,为子女着想,让子女感激并感恩。

2. 失去或牺牲自我,赢得子女的感恩
作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爱,但中国大多父母的爱对子女来说显得非常的沉重。很多家长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几乎把子女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对子女的期待也就停留在读书成绩上。曾经有报道说有一大学生不认识有壳的鸡蛋,因为在家时父母都是把蛋壳去掉才给他吃的,更不要其他的。
为了孩子有个好成绩,好前途,许多家长完全没有自我,没有双休日,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没有自己的事业,一切以子女为中心,家长不仅家务全包,甚至陪读(各种辅导班),监督和检查作业等。常常挂在父母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啊”,子女在小时候面对父母所做的一切,感激之情油然而升!

3.以极端手段逼迫子女“成材”
一些家长把自己一生中没有实现的理想,或自己认为有前途的技能,用极端的手段逼迫子女去奋斗。如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沈阳女孩胡丁琦一人囊括了四项冠军,两项亚军,这是这个著名国际赛事自创办以来的最好成绩。但有报道说胡丁琦这个钢琴才女是被父亲400耳光打出来的。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在“为你好啊”的说教声中,丝毫不考虑子女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以极端的手段硬是想让他们成为冠军、科学家等等。当子女不令家长满意,家长就恨铁不成钢,滥施惩罚。胡丁琦的父亲还是一个幸运者,有多少家长的结果与愿望背道而驰啊。而这一切又是在“孝而无违”的思想下进行的。



生活就像一本书,翻过去总有新的内容,但翻回来看时,又觉得陌生和疏远.

尽管我们总在怀念过去的某些日子,但却永远也无法找回当时的感觉了......

免费广告位,欢迎刊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