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开封论坛  (http://izhen.cn/dv/index.asp)
--  开封时事  (http://izhen.cn/dv/list.asp?boardid=14)
----  [转帖]“年味”究竟丢在哪儿了????  (http://izhen.cn/dv/dispbbs.asp?boardid=14&id=29989)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02-22 13:53:44
--  [转帖]“年味”究竟丢在哪儿了????

“年味”究竟丢在哪儿了???

农历的大年越来越近了,可笔者浑然没有感觉到过年的味道。回想童年的时候,喝了腊八粥就已经闻到“年味”了,大人忙着办置“年货”,小孩则开始吵着嚷着要鞭炮和新衣服,家家一片节日的祥和气氛。可现在不知为什么,别说过了腊八,就是除夕夜,除去大街小巷的鞭炮声,我丝毫感觉不出任何过年的味道。我常常想,这“年味”究竟丢在哪儿了?
“年味”丢在我们富裕上了?笔者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人,想象自己的童年,天天都是以黑窝窝头充饥,平时除去生病几乎看不到白面馍馍,更不要说吃肉了。小时候盼着过年就是能吃上好东西。现在富裕了,用农村老大爷的话说“天天都像在过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过年已经没有什么期盼了。
“年味”丢在了我们的“忙碌”上?农历的大年正是农村的农闲季节,人们有充裕的时间准备各式各样节日的食品,有充裕的时间走亲访友。笔者的家乡在山东的西南部,每每正月初二过后,人们就开始走亲访友,一直到正月十五,聊聊家常,说说一年的见闻,此时的人们都变得和和气气。现在的人们都“忙了”,“忙”的已经不分季节了,忙着挣钱、忙着干事业、忙着谈生意,哪有时间“过大年”?
“年味”丢在“删繁就简”上了? 往昔的过年最盛大的事情莫过于拜祭祖先和神灵了,要在家中摆很多很多的贡品、要烧高高的香火、要行繁复的礼仪、要放长长的鞭炮,整个家中萦绕着浓浓的鞭炮和香火的味道。长长的香火、响亮的鞭炮、繁复的礼仪、温馨的蜡烛、丰盛的贡品成为了过年最为真切的“符号”。现在一切一切的神灵、一切一切的礼仪、一切一切的贡品都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饺子和鞭炮,过年已从一杯陈年老酒变成了一杯淡淡的白开水!留下的只是人们的叹息声!这大年怎么一点“年味”都没了?
除了发展经济,除了挣钱,我们的民族还需要其他的东西,还需要传统的文化。很难想象,以后我们的子孙过的全是“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之类的洋节日,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身上还能有多炎黄子孙的“元素”?

作者: 蔡国光
2007-02-14
来源: 开封日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2 13:54:24编辑过]

--  作者:红二十五军
--  发布时间:2007-02-22 13:56:43
--  

有同感!!!可能大概丢在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与以前每年都大有不同吧?????


--  作者:红玉镯
--  发布时间:2007-02-22 16:12:50
--  
在农村年味依然是很浓的。年前蒸馒头,炸丸子、放鞭炮、亲朋好友聚会等等,年后放革命炮、串亲戚,看朋友、逛庙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