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热搜:开封旅游人生景色百味
网站首页 > 文化开封 > 时事 > 正文

开封以政策引领 让“开封文化”走向“文化开封”

网络 (2017-06-10 12:51:43)  浏览:689  评论:0


作为闻名中外的八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岁月为古城开封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开封沉睡的文化资源被唤醒,迸发出强大生命力,为开封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气象。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活力释放潜能

  长期以来,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相混淆,政府统包统揽,严重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008年,河南省选择开封市、登封市、禹州市、淮阳县、新县、浚县、宝丰县、镇平县8个市县为省第一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提出开封以宋文化、黄河文化为核心,打造休闲文化旅游产业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进行扶持,而试验区建设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主线,作为衡量成效的主要标志。省委、省政府要求,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进行试验探索;二是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进行试验;三是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进行试验。

  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决策部署,为开封市加快文化旅游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跨越提供了一次难得的重要机遇,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为进一步促进开封市文化改革与发展,对接国家、省出台的支持政策,2010年5月,开封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为开封市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综合性指导文件。该意见不仅明确了试验区范围、总体定位、主要任务、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方向,更重要的是对开封市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作出了部署,对省里提出的“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等政策进行了细化,明确了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时使用的无租拨用房和划拨土地的处置等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对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安排部署。2012年2月,开封市出台了《中共开封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加快推进开封市文化改革发展。

  随着开封市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全市公益性文化单位已普遍实行全员聘任制。对媒体传播业,科学划分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推行了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职称评定改革。对图书发行业,实施了资源整合和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了书店超市化和连锁经营,走出了国有新华书店改革的新路子。对各旅游景区,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催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目前,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开封府、中国翰园等景区均已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逐步向品牌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明上河园2010年的收入突破1亿元,2015年就实现了总收入2.58亿元、纯利润1.1亿元。一个文化旅游企业一年净利润超亿元,在全国的文化旅游企业中也是凤毛麟角。

  近年,开封在文化体制的梳理和改革上走在了全省前列,激发了活力、释放了潜能,推动了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加快开封旅游业转型升级

  旅游业是当今最富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旅游与文化相辅相成,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缺少活力。文化是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 。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中,开封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机遇促使开封开始跨越式发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开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开封国际知名度、美誉度的必要途径。

  2012年3月,开封市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从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等方面,对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开封建设成为国内外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宋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在城市旅游吸引物和功能内涵上基本达到文化型为主,兼具园林风光、休闲形态和时尚元素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为开封市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画出了路线图,指出了方向,提出了任务,预示着开封的文化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为进一步加快开封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工作进程,全面提升开封市文化旅游产业水平,开封市出台了《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封市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开封市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市委书记吉炳伟指出,开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要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一城两环八区”等建设项目。为加快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开封市出台《中共开封市委、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战略层面对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在《意见》的推动下,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以宋文化为特色,以全城一景为亮点,以两环、八区为布局,以七大产业为支撑,形成了宋韵独特、风貌别致、产业发达、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园区。2008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1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3年度环球时报总评榜揭晓,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年度最受国际关注中国文化园区”。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2014年12月, 开封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开封要以文化旅游业等服务业为发展方向和重点。《意见》提出,围绕促进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建设经济文化强市的总目标,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全面提高服务配套水平。充分发挥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到2020年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初步实现。《意见》要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开封市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做大做强。全面提升以“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为主的配套服务水平,加快文化旅游业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业对新兴副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力争到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增长16%,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以上。加强旅游宣传,创新营销方式,强化与国际组织合作,加快发展入境游,提升我市文化旅游国际知名度。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市委、市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快了开封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为开封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输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开封市管好每年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研究、启动、引导、支持、贴息、补助和奖励,重大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高端文化人才的引进培训等;用好每年5000万元的旅游业发展资金,推进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规范民办博物馆发展扶持资金,推动民办博物馆事业发展壮大。

  强化税收支持。开封市对列入鼓励类目录的文化企业和转企改制文化企业,按规定享受减免税政策。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文化企业,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符合税收政策规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文化创意生产、非物质遗产项目经营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相关税收优惠。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市各金融机构将文化产业纳入信贷投向鼓励类行业,在项目准入和资金规模配置上加大支持倾斜力度。降低信贷门槛,加大有效信贷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支持成立开封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促进文化艺术品品牌的提升;重点培植清明上河园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奖励和补偿机制。

  近年,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有关政策,立足开封本地实际,引导开封市各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开办符合地方实际的信贷产品,持续拓宽服务领域等渠道,全面提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7年至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开封文化产业信贷余额增速由2008年的29.67%增加到2011年的67.18%;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文化产业的信贷余额不断加大,贷款余额从1.44亿元增加到6.58亿元,4年间增长了357%。2007年至2011年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对文化产业贷款25.38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比例提高了3倍。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获批后,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开封市中心支行推动召开了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有关部门参与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工作座谈会”;开封市金融学会组织各金融机构、职能部门及文化企业举办了“金融支持开封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以摸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路子,保持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坚定做好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的信心,在全市上下形成发展建设文化产业项目的良好氛围。

  率先提出“文化+”理念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发展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指针。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日益呈现出与旅游、商业、健康养生、体育、餐饮等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受“互联网+”理念的启发,开封市在全国地市级率先提出了“文化+”理念。系统推进“文化+”行动计划,以“文化+”系列项目为载体,统筹做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加速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开封文化本体全面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形成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和新业态,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5年9月,开封市出台《关于积极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文化+”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该意见包括“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工艺设计”“文化+餐饮”“文化+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市场”10个专项行动,几乎涉及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认为,《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上了新的战略高度,而开封推出“文化+”行动计划,正顺应了这种融合发展趋势。

  在这座宋韵流淌的千年古城里,“文化+”带来的融合活力,如春夜喜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城市的各行各业,激发了转型升级的动力。农业遇上“文化+”,浓浓乡土气中,多了一份别样的“优雅”;工业遇上“文化+”,在产能相对过剩的当下,打开了个性化消费的“蓝海”;服务业遇上“文化+”,在日益突出的同质化竞争中,抓到了出奇制胜的“王牌”。

  一斤花生,行情好时,也不过卖上五六元,但当它经过传承千年饮食秘技的烹制,添加了文化“色香味”后,就成为开封麻辣花生、花生糕等远近闻名的小吃品牌,身价“一骑绝尘”;在北宋风靡一时的汴绣工艺曾一度没落,但根据现代审美需求不断创新工艺,变成海内外消费者竞相购买的高档工艺品,并带出上百家相关企业,培育出颇具规模的刺绣产业……在大力推进“互联网+”的同时,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推出“文化+”行动计划,使之与“互联网+”共生共融共进,开辟出独具特色的、以“双+”驱动加快内涵式发展的新局面,让开封文化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开封市以宋文化为特色、以“外在古典、内在时尚”为城市建设理念、以文商旅融合发展为模式、以八大产业为支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壮大文化发展力量,使开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花团锦簇满园春的繁荣景象,使古城开封魅力无穷、精彩不断、世人瞩目。
以下是网友对 开封以政策引领 让“开封文化”走向“文化开封” 的评论:
[本主题共0条评论 | 每页显示6条评论]
评论前,请先 登录
验证码: